您好,今天是
  用户名: 密 码:
首 页  协会之窗   政策法规   协会通告   行业动态  协会动态  会员风采   法律咨询   业界观点   网站视频   企业展示   党建工作  联系我们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协会职能
  组织机构
  入会须知
  会员名录
 
 
 
关于举办2025年初、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培训班的通知
关于举办“智驱成本,慧赢未来——物业服务企业降本增效合规策略”公益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强化物业服务履约,规范共有部分经营”公益培训的通知
关于组织赴青岛、烟台考察学习的通知
关于强化物业服务履约、规范公共收益管理、全面提高服务质量的倡议书
关于做好《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业管理条例》宣传工作的通知
广西“行业以心暖新 共筑友好场景”联合自律公约
关于举办2025年初、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培训班的通知
 
 
我会参加市住房局组织开展捐赠慰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关于转发:《关于做好2013年度..
《南宁市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建设部关于印发《业主临时公约(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南宁市房产管理局关于转发《关于开..
转发自治区物价局、自治区建设厅《..
南宁市房产管理局吴立强副调研员到..
《关于物业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复函..
 
 
     
 
【党史学习教育】老一辈革命家是如何写文章的?
时间:2022/3/28 文章来源:  点击:596次

老一辈革命家是如何写文章的?

毛泽东怎样写文章
  总体来看,毛泽东喜欢写生动活泼的文章,讨厌枯燥乏味的“八股文”。他的精彩文章多种多样,写法也神采各异,不能以一个标准来衡量。仅就毛泽东如何写理论文章而言,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
——以问题为切入点
  因矛盾而思考,由问题而切入。毛泽东写文章从来不是为写而写,一定是以问题为切入点,从问题意识开始下笔。提出问题后,还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毛泽东特别强调,大家在写文章或发表演说的时候,要“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定要有明确的观点”
——不能满足于现象罗列
  既注重运用鲜活材料,又讲究观点鲜明。毛泽东多次强调,一篇文章必须讲出一定的道理、有鲜明的观点,反对材料或现象罗列。
一篇文章要做到观点鲜明,就必须坚持真理。毛泽东认为,写文章或做演说,所阐述的问题,只要是反映科学的、真理的内容,就“决不怕人家驳”。
  观点鲜明的文章,一般都是精炼且言之有物的。毛泽东认为,文章应该“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应当禁绝一切空话”。


“要有比较恰当的表达方式”
——必须抛弃“党八股”
  一篇文章在提出问题并亮明观点后,“还要有比较恰当的表达方式告诉别人”。这是毛泽东写文章特别看重的。他认为,写文章和讲话一样,一定要看对象;如果不看对象,写出来的都是“党八股”式的文章,就会“害人不浅”。
  养成人民群众喜欢的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文风。毛泽东历来强调,文章所用的语言要丰富,文字要有味道。毛泽东主张,要想做到语言上生动活泼、新鲜有力,就必须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写文章或者做演说,如果具备了这三个方面的语言,就自然体现了“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这样的文风,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风格,也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业。
  文章最终要“交由人民群众去考验”。毛泽东认为,写文章是要吸引人去看的,如果文章吸引不了人看,这样的文章是发挥不了实际作用的。毛泽东的众多精彩文章特别是理论文章不拘一格的写法,恰恰说明一篇好文章并不是学问家的玩味品,也不是理论家纯个人的思想产品。写出的文章要符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向,文章所反映的思想总得回到实践中去、回到群众中去,被群众认知和掌握,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解决群众在思想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毛泽东说过:“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毛泽东所写的文章,大体都是建立在这“三性”基础上的,使用的是“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语言和逻辑,所以他的文章看起来带劲,正如他自己所比喻的“像一个健康人”;而毛泽东反对的“党八股”类的文章,正如他所比喻的“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

 

 

周恩来怎样写文章
  周恩来一生心忧百姓、操劳国事,呕心沥血、任劳任怨,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也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长期实践中,写过大量的文章、文件、书信、电报,作过很多重要的报告、讲话,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周恩来的文章和讲话,要言不烦,观点鲜明、质朴有力,为我们学习“短、实、新”的优良文风树立了典范。

 

直截了当 言简意赅

  周恩来作报告、写文章,从不拖泥带水,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绕弯子。
  1945年8月,在日本刚宣布投降时,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目前紧急要求》,全文不足500字,但紧密联系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蒋介石蓄意挑动内战和加强独裁统治的局势,提出了撤退包围和进攻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以避免内战、召开各党派及无党派代表人物的政治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等14项要求,言简意赅、重点突出。


有感而发 实事求是

  周恩来作报告、写文章,总是着眼于实践,从来不是为讲而讲、为写而写,所以他的长篇文章也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没有空话套话。
写于1963年5月的《反对官僚主义》,指出“官僚主义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并列举了官僚主义的20种表现,强调“官僚主义在我们执政的党内,在我们的国家机关内,的确是十分有害、非常危险的”,必须坚决加以克服。周恩来的这些论述,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思想深刻 富有新意

  着眼于实践,不仅有利于防止理论脱离实际,不讲不着边际的话,也有利于在探索规律、认识真理上有新发现,讲出前人没有讲过的新话。周恩来的很多讲话、文章,都在解决新问题上提出了重要的思想和主张。
  人们经常提到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的3篇讲话,就是因为讲了新话、有所创新,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重要文献。同知识分子政策一样,周恩来在经济建设方面也提出了许多理论观点,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重要贡献。

 

 

刘少奇怎样写文章
  刘少奇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作为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和文章,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今天,这些著述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具有重要意义,对宣传阐释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仍具有示范作用。


适应时代需要和实践要求

  刘少奇一生,撰写了大量文章,这些文章多与刘少奇的经历和实践相联系。刘少奇撰写的文章,多是根据时代和形势需要,带有时代的痕迹和实践的特点。后来,他对自己早期文章作过评价。1961年,刘少奇审看《刘少奇选集》初选目录时,认为一些文章如不作较大修改难以出版,提出不希望编辑自己的选集。这体现了刘少奇的自谦,也反映了他的文章特点。


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和运用

  刘少奇一生,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指导,注重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运用,他的文章中很多观点也来自于此。
刘少奇十分重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刘少奇撰写的文章,特别重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注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形成正确的方针政策,然后再放到群众中去实行。

深入调查研究

  刘少奇一生,坚持从实际问题出发,注重深入调查研究。他撰写的文章,很多都是调查研究的产物,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1961年,他在湖南调研时同中央工作组同志谈话说,调查,要有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调查,不是为调查而调查。作调查是认识世界,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中又进一步认识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统一起来,认识世界以后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中更深刻地认识世界。


认真修改、精益求精

  刘少奇撰写的文章,很多都经过反复修改,体现了他思维缜密、精益求精的特点。1939年,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出版单行本后一版再版,历时几十年经久不衰,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每次再版,刘少奇都要认真校阅、修改。
刘少奇撰写文章的态度,也体现在他修改别人的文章上。195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胡乔木撰写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一文。刘少奇对这篇文章作过两次集中修改,修改了480多处。

 

 

朱德怎样写文章
  朱德的一生有丰富的革命实践,也有众多著述,很多是影响深远的名篇。对于文章的写作,朱德有着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朱德一生所系。他始终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真理。除了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还要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坚持无产阶级立场

  朱德认为,文艺要为现实服务。写作文章,也要为一定的阶级服务,要站稳阶级立场。他的文章,从早期的《怎样创造铁的红军》到晚年的《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每一篇都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芒,都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来阐述问题,都在为党的工作服务。

 

为服务现实而展开

 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主题是文章中通过具体材料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朱德的文章,主题都十分鲜明,都围绕着为现实服务而展开。
朱德的文章极具针对性,他的文章既是战斗的工具也是总结经验教训的手段。他的很多文章都是对于历史经验的总结概括。


言之有物,言之有据

  朱德的文章,都来源于生活,不空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文章才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另外,朱德十分注重材料的收集和运用。详实的数字,胜过千言万语,让文章极具说服力。


结构合理,通俗易懂

  好的文章必须要谋篇布局,做到逻辑分明、结构严谨。朱德在战场上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在文章写作上同样条理清晰,脉络明确,整齐划一。
  好的文章,除了科学合理的谋篇布局外,还离不开高超的语言艺术。朱德同样十分注重文章的语言表达,提倡语言文字的大众化和通俗化,写老百姓看得懂的文章。

 


邓小平怎样写文章
  邓小平的文章主题深刻,聚焦实践、语言朴实简洁又活泼生动、感情真挚。他的文章,就如同中国画中的大写意手法,用风云际会的如椽大笔,写就党带领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丽诗篇。

 

主题深刻,立意高远,科学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过程中,邓小平的文章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阐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邓小平的文章(包括谈话整理的文章),主题立意高远深邃,意义非凡。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深刻揭示如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深刻揭示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取材广泛,聚焦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

  邓小平的文章素材取自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鲜活实践,贴近实际,生动丰富,毫无空泛之谈。
邓小平文章的取材丰富还体现在他爱用数字、善于“算账”。《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中用算账的方式一笔笔勾画出了跃进中原的大好形势。《关于西南地区的土改情况和经验》中用关于县区、人口、粮食等内容的一个个具体数字总结了西南地区的土改经验。


语言简洁深刻,文风活泼生动,感情真挚自然

  邓小平的文风言简意赅、简约朴实。简约朴实并不等于简单化,而是在简洁中体现出深刻的思想性。比如“发展才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稳定压倒一切”等,都是用浅显明了、简练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内涵丰富的理论观点。这些论断迅速流传,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金句。
  邓小平的文章是用以指导人民进行革命实践活动的,因此,他经常巧妙地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俚语俗谚。邓小平的文章之所以吸引人,还在于饱含着真挚的感情。这种感情首先是对人民的爱。邓小平文章中提及次数最多的就是人民,直接抒情的对象也是人民。除了对人民的大爱,邓小平的文章中不乏对个人感情的娓娓道来。

 

 

陈云怎样写文章
  陈云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有着丰富的实践,创造了光辉业绩,也留下大量著述。他的著作集中了他的思想和观点。从他各个时期的大量文章和提纲手稿可以看到,他虽然工作繁忙,但写文章总是坚持亲自动手。文如其人,陈云写文章也体现着他的思想、作风、个性的鲜明特点。

 

直面问题阐明思想观点

  陈云写文章不是简单就事论事,而是十分注重文章的思想性。他勤于学习,善于总结思考,找出事物的规律性,形成独到的新思想、新观点,因而他写的文章也很有思想深度。陈云在文章中阐发的新思想新观点,是他革命实践的理论升华和经验总结,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讲清情况找出解决方法

  陈云写的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这与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分不开的。他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唯物辩证法,主张“应该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来决定政策”。他写文章也总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真实情况摆出来,再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毛泽东评价陈云“不调查清楚他就不讲话”。也可以说,没有调查研究清楚前陈云也不动笔,动笔写文章就要写得事实清楚,内容翔实,方法明确,论证清晰,富有说服力。


要言不烦,文风朴实

  陈云工作作风务实,反映在他写文章时,也是条理清晰,简洁明快,不发长篇大论的空洞议论。《陈云文集》收入的《报纸要为广大读者着想》中,他对《人民日报》进行阅评,表扬一些文章简明扼要,建议长文章要简单明了,吸引更多的人来看报。他要求“报纸要为广大读者着想”,“报社的领导和编辑要经常提醒自己:‘假如我是读者’,‘假如我是一个很忙的读者’”。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官微综合学习时报

 
 
南宁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声明:未经书面协议或本协会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建立镜像
联系方式:0771-2845365、0771-5530415 传真:0771-5530415 邮箱:nnpma2003@163.com
地址:南宁市滨湖路46号国海大厦主楼1202号 邮编:530028
广西创耀科技 桂ICP备11005484号